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一周国内要闻(20240729-20240804)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满3年 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已经满3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29日表示,3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3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二是建成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企业均建立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和核算能力显著提升。四是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2.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73%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数据,经核算,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2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6.4%,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1.8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73%,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7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比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0.7%,占比为4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比为54.3%。

3.中国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 外贸规模更大活力更强

7月30日,在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同时,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总体看,中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4.深化外贸外资体制改革 一系列信号传递开放决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用“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等表述明确了我国下一阶段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方向。《决定》还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多位专家表示,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开放和改革的相互促进中,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5.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继续回升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今年6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占比4.61%,较5月环比增加0.14个百分点,连续第8个月位居全球第四支付货币地位。与2022年11月相比,今年6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当时的占比仅为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