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津市海关部门消息,天津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立足高效、便捷监管的原则,推出三项创新监管模式组合拳,解决融资租赁业务发展中突出问题,支持融资租赁业务再有新突破。
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金融工具,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国民经济产融结合的中坚力量;发展融资租赁同时也是推动特殊区域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销售服务中心的有效举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明显高于去年”。
目前,天津租赁产业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全球排名前25位的飞机租赁公司中,一半以上在天津开展业务,累计交付飞机超过1200架。2019年,天津海关共办理融资租赁业务181票,主要涉及飞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飞机发动机等,累计货值701.64亿元人民币,推动天津成为世界第二,全国第一的租赁产业聚集地。
为了助力融资产业新发展,天津海关推出的三项监管创新。在异地委托监管模式上,天津海关优化了海关的物流监管流程。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标的物主要是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而这些大型设备运输成本极高。在新的监管模式下,实现了飞机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直接运至实际使用地,据企业初步测算,一架飞机可节省企业运输经营成本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在租赁资产交易业务监管模式上,天津海关经过充分调研,创新性地提出通过申报保税核注清单的方式完成租赁企业间和租赁企业与境外租赁企业间发生“租赁资产交易”的海关监管流程,既可有效避免再次提交进口许可证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收付汇和后续租赁合同变更的问题。该项业务创新,可以增强国内的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环境。
开展差异化担保制度方面,天津海关通过对企业进行风险研判,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适用不同的担保额度,实现了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
天津航空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海关的差异化担保制度,真正为我们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以进口租赁一架空客A320飞机为例,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按海关规定的金额——约160万元人民币提供税款担保,比全额征保的情况下减少了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占用,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