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德勤发布《聚焦亚洲》报告:探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重建得更好”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近日,德勤发布最新一期《聚焦亚洲》系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亚太地区经济体来年前景进行剖析和展望。报告认为,以下三大主题将于未来12个月成为焦点:

一是大型经济体推出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经济韧性增强,因此经济复苏的势头将超出预期;二是下行风险仍然存在,新一波疫情、变种病毒出现以及金融市场可能发生波动;三是企业和市场关注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塑造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格局,思考如何“重建得更好”。

“中国和韩国两大出口国的数据显示,全球需求展现出了超预期的强力反弹势头,并不只是因为去年新冠疫情导致的低基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综合领先指标向来是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可靠指标,而该指标也正在全面好转,这预示着,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持续。”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在受访时表示。

经济复苏超过预期

《报告》提到,一系列正面因素都对经济复苏持续强于预期提供着支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已经适应了疫情下的新常态、货币和财政政策继续为经济提供大力支持、疫苗接种正在步入正轨、科技行业踏入上升周期。

数据显示,2021年3月,中国出口总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1%。此外,OECD综合领先指标的全面改善和新订单数量增加等迹象均表明,全球需求将持续增长。亚太国家的经济复苏能够刺激进口量的增长,一国经济复苏的态势可能与其他国家形成共鸣。

《报告》认为,尽管如此,各地政府必需对经济前景构成威胁的因素保持关注,并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减缓风险,包括避免过早撤出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继续鼓励市民接种疫苗、支持新疫苗和药物研发以应对疫情。

许思涛表示,“通胀压力正在上升,但不至于引发市场混乱,但是与经济复苏相伴的还有其他风险值得警惕。外部账户恶化和资产价格过热也可能干扰金融市场,或促使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采取紧缩政策。央行需要谨慎调整政策措施,以管理金融市场预期。”

以更全面的政策来遏制下行风险

可以看到,在经济缓慢、稳定复苏的过程中,风险依旧存在。最大的风险在于新冠病毒以及变异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感染人数激增,印度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相信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减轻这方面的风险,一是不能过早取消支持融资的货币和财政措施,这些政策可以减轻疫情对于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二是为达到群体免疫,必须提高和扩大疫苗接种的速度以及范围;三是政府继续支持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多应对疫情的医疗措施。”许思涛说。

另外一个挑战则是可能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通胀压力可能上升,或者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提前退出,导致金融市场陷入动荡。德勤的研究显示,通胀压力可能上升,但不至于引发市场混乱。即使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全球经济仍有足够的空间控制定价。此外,通常情况下只有工资出现巨大的上涨压力时,通胀才可能急剧上升。

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重建得更好”

《报告》分析了政府和企业怎样适应科技进展及其他颠覆性的技术发展,并特别讨论了自1979年开始便被奉为传统经济政策框架、现时却正被推翻的里根—撒切尔经济学、气候变化、政府干预主义和科技的急速改变。

根据《报告》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唤醒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据德勤近期调查发现,亚洲地区大部分企业表示由于难以量化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产生的影响,他们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够大胆,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疫情暴发前,这些变化可能并不明显,但在当下,却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趋势。一是远程办公、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等技术解决方案引起了更多关注;二是政策框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目标的过程中更愿意尝试新政策;三是企业和政府日益重视供应链的韧性;四是近期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促使我们必须重视人类与自然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许思涛总结道,“政府需要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立教育体系,资助技术研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支持等。政府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确保经济能够有能力适应挑战,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应对转变。”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