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桥投资官网

CN EN

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未知

近年来,关于全球化的争论十分激烈。以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为标志,“逆全球化”潮流兴起。随后,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大举退出国际多边组织,扩大了这一思潮的全球影响力。而去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重击全球经济、贸易的同时,也让“逆全球化”再度成为热词。此前有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国际经贸活动锐减,供应链的缩短或本地化将成各国的新选择,全球化将被进一步削弱。诚然,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其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区域合作作为全球化的重要补充,正在蓬勃发展。去年年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显示出世界范围内区域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的持续加快。全球化正在百年大变局中焕发新的生机。

疫情重击国际贸易 WTO多边机制面临困境

回顾历史,经济全球化在二次大战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三大因素构成了其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是二战后形成了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二是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与扩张;三是科技进步的普及和应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创建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全球市场的开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关贸总协定的框架下,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下降幅度达50%以上,贸易壁垒大幅下降,全球贸易投资进入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二战后跨国公司快速扩张,跨国贸易和投资带动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科技进步推动航海、航空以及网络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但作为全球化的一大重要引擎——国际贸易在去年受到疫情重创。联合国周三发布的报告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萎缩9%,并预计今年一季度因新冠肺炎疫情继续扰乱旅游业,全球贸易复苏将再次放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表示,封锁措施导致全球贸易在2020年上半年萎缩15%,之后在下半年反弹,其中第四季度全球商品贸易较前季增长约8%,但全年而言大幅下挫9%。这一下降趋势将延续至今年一季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2021年一季度,商品贸易将较前季下降1.5%,服务贸易将下滑7%。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作为全球化支柱的WTO多边贸易机制陷入困境,亟待改革。WTO成立以来,其争端解决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就200多个争端作出裁决,多数都得到顺利解决,一些被成功化解的争端案例已载入史册。但眼下,这一机制已濒临崩溃。WTO上诉机构常设7个法官席位,经遴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法官遴选程序遵照世贸组织成员协商一致原则,即在164个成员一致同意情况下,法官才能当选就任。去年11月,作为WTO上诉机构在任的最后一名法官,赵宏也任职期满卸任,但WTO所有成员仍无法就上诉机构法官遴选问题达成一致,使其仲裁机制彻底陷入停摆状态。

与此同时,WTO的另一项主要职能——组织多边谈判也早已陷入困境。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经历了8年才结束,而多哈回合至今已经历了17年仍未结束。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何宁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WTO早期成员国较少,又以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推动为主,因此协议谈判推进较为顺利。但如今WTO已成长为拥有164个成员国的巨大组织,加之各国间利益存在较大分歧,这使得WTO议题的推进变得十分艰难。

亚太区域合作加深 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亚太区域很多国家几乎同时选择了继续深化全球化道路,继续选择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应对危机。据WTO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涉及亚洲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占全部自由贸易协定数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20年6月末,亚洲区域内处于生效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51个,亚洲经济体与区域外经济体签署并处于生效中的自由贸易协定多达104个。

事实上,多年来,商品贸易越来越以区域内部的贸易为主,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单独贸易往来不断弱化。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加拿大吸收了东亚地区35%的出口,而这一比例今天已经下降至20%,这主要是因为东亚内部的贸易份额在逐年上升。继2018年《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之后,2020年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又迎来一件大事,由东盟10国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值得关注的是,RCEP成员国多样化经济具有互补性,域内既有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高度发达国家,也有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发展中国家。相较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协定,RCEP更加灵活宽泛,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应保护,体现了高质量、包容性与普遍受惠的特点。RCEP生效后,协定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大多数立刻实现零关税或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

这一全球最大自贸区的起航,向世界发出了坚定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鲜明信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的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时指出, RCEP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相衔接,与其他区域自贸安排相辅相成,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与此同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在持续推进,该谈判迄今已举行16轮,三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取得积极进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RCEP的签署为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提速创造了良好条件。中方愿与日、韩方一道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视频会、电话会等多种形式保持磋商和交流,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力争尽早取得实质性成果,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和规则水平,打造‘RCEP+’的自贸协定。”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处于百年大变局中,后疫情时代全球分工合作模式将如何调整,供应链将发生哪些变化,尚未形成共识。不可否认,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多重挑战,但全球化开启了一条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新路径,这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