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后不到20天,科创板股票在步入国际化的征程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2月19日晚间,富时罗素公布了其旗舰指数2021年2月季度审议结果,新增129只A股标的,其中包括11只科创板股票,这是科创板股票首次进入全球指数,评审结果将于3月19日收盘后(3月22日开盘前)正式生效。
粤开证券研究院策略组负责人陈梦洁表示,随着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进程的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定位更为清晰,科创板作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板块,市场地位更加突出,且不断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本次富时罗素首度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指数,说明海外投资者对于科创板的投资需求日益提升。
科创板股票被纳入全球指数也体现出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分析人士表示,随着A股制度不断完善,市场韧性明显增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下的重大改革不断推进,长期来看,国际指数继续提升A股纳入比例是大势所趋,将推动境外长期资金加速流入。
11只科创板股票“入富”
去年11月,富时罗素曾明确表示,进入沪港通名单并且没有被警示等情况的科创板股票有望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以下简称“富时GEIS”)以及相关衍生指数。今年2月1日,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分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的共计12只科创板个股被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
此次富时罗素季度调整结果公布,科创板股票首次进入全球指数。与12只被纳入沪股通的科创板股票相比,除复旦张江外,其余11只个股均被纳入富时GEIS。“在国际指数供应商中,富时罗素率先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是基于市场参与者的意见。” 富时罗素亚太区指数政策负责人杜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投资者希望将科创板股票纳入组合以促进组合多元化。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科创板股票被纳入富时GEIS指数后,国际资本市场资金对中国新兴科技企业认知将会进一步提升,短期而言,科创板股票的交易和持仓量有望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一些科创类股票交易流动性不足情况可能会缓解。长期而言,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对于科创板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提升有战略意义,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属性逐步增强。
陈梦洁表示,从沪深港通的角度来看,未来随着海外投资者对于科创板投资需求的提升,富时罗素指数有望纳入更多的科创板股票,从而进一步扩大沪港通、深港通的股票范围;从板块影响力来看,科创板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有望吸引更多具备科创属性的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分享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除富时罗素外,此前MSCI也曾表示,从2021年5月份的半年度指数审查开始,可通过沪港通投资的科创板股票将有资格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其他相关指数。分析人士表示,科创板股票进入沪股通名单为国际指数纳入科创板股票创造了条件,未来国际指数纳入科创板股票的比重或会进一步扩大,板块的科技创新属性有望吸引海外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北向资金加码布局
从以往经验来看,国际指数新增加的A股股票一般会提升相应的外资配置比例。富时GEIS指数纳入科创板股票,意味着跟踪该指数的相关基金可依据富时罗素提供的指数样本股来投资科创板,将为上述科创板股票带来大量增量资金。
据了解,此次科创板股票将一次性以25%的纳入因子纳入富时GEIS指数,预计将为科创板带来1亿美元(约合6.46亿元)的增量资金。陈梦洁表示,海外指数投资带来的被动增量资金,将极大提振科创板的交易量和流动性,带动板块估值的整体提升。
事实上,自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以来,北向资金便持续加码布局科创板股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北向资金对已纳入沪股通的12只科创板股票合计持股市值达12.6亿元,其中,4只个股持股市值超1亿元,澜起科技持股市值最高,达4.01亿元。
招商证券表示,科创板股票纳入国际指数,将为科创板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中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科创板对外开放水平,将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在科创板的占比。此外,科创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类企业向来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预计未来会吸引更多外资的进入。
A股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今年以来,外资对A股的配置意愿不断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日前介绍,今年1月份,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416亿美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年内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886.82亿元,其中,春节后北向资金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净买入额达146.26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外资不断提高A股配置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最大的因素是我国金融开放,资本项下外资进出灵活性较高,所以外资敢于投资中国市场;其次,我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使得外资不想错过我国的发展红利,我国有广袤的市场,庞大的需求;最后,国际指数纳入中国股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一部分扩展到全覆盖的过程。国际三大指数也在逐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从大市值股票逐渐向小市值股票覆盖,从主要行业领域向细分行业领域覆盖,这是一个指数覆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纳入标的的过程。
外资是中长期资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如何吸引更多的境外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在推动投融资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需要从“练好内功”和“畅通渠道”两方面进一步发力。首先,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是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政策调控上,需要努力营造稳定向上的宏观环境,并加大力度扶持创新产业,为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增长点。同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其次,需要不断疏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渠道,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提高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便利性。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