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世界各地蔓延,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贸易、投资等造成巨大冲击,而非洲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眼下,非洲各国正在努力打好疫情控制和经济复苏的双重“战役”。而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同非洲国家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疫情。近日,多位非洲国家驻华大使、非盟驻华代表以及非洲商会和相关机构有关负责人共聚一堂,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中非对话:疫情下的挑战与合作机遇”上,就疫情以及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展开讨论。专家普遍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重启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支持和市场开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潜力巨大。
中非守望相助 合作抗疫成果丰硕
截至上周末,非洲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百万,死亡病例逾2.5万例。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疫情仍在蔓延,不少国家出现聚集性病例。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非洲经济委员会前执行秘书洛佩斯表示,目前,非洲在防疫控疫上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统计风险。非洲国家的统计能力普遍较低,而且非洲甚至有60%的人口无法进行全面检测,因此当前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二是生产力问题。三是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着非洲。“非洲之角”地区遭受蝗虫入侵,南部非洲国家遭遇持续干旱而东非多地洪水泛滥,还有因岛屿环境压力而频频引发的冲突。此外,非洲缺乏有利的全球经济环境。因此,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疫情对非洲的影响要大得多。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成为了抗疫的最优解。今年上半年,中国积极应对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交出了一份值得世界称赞的答卷。与此同时,也为全球抗疫贡献着中国力量。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多批次向非盟和非洲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向11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同非方举办专家视频会议开展诊疗技术交流。
肯尼亚驻华大使塞雷姆表示:“这场全人类的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也通过多种渠道证明了合作的可能性。中国在疫情期间尽力保障了在中国的非洲人的权益和健康,值得称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南非大使林松添则表示:“当疫情在非洲暴发时,中方官民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向所有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分享经验。中非团结抗疫,以行动再次诠释了中非是全天候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在各方努力下,虽然目前非洲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不容忽视。”
深化中非合作 助推非洲经济复苏
疫情的蔓延使得非洲经济大幅衰退。非洲开发银行7月发布的报告提出,今年非洲经济可能萎缩1.7%至3.4%,2460万至3000万非洲人或将失去工作。根据疫情持续时间和经济衰退程度,今明两年有2820万至4920万非洲人可能陷入极端贫困。预计2020年,非洲将有4.2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约占非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严峻的经济前景,一些非洲国家的自救行为已经从不同层面展开。中国作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经贸合作为非洲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对其“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同样意义重大。
加纳投资促进中心首席执行官格兰特表示:“研究表明,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是世界其他地区在过去的几百年的10倍左右,这种互惠的伙伴关系对两国而言十分重要。”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凯路奇则表示:“在疫情破坏了工业供应链,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以及商品市场的动荡的情况下,中非深化贸易合作尤为重要。”他表示,中非之间应当建立一套服务于增进贸易的体系,这包括信息互通、质量认证、文化投资和技术援助。
在“后疫情时代”,中非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洪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是推动全球协调反应的伙伴关系的机会,能让中非的投资、人员往来等更好地发展。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表示,中方正在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并应非方要求加强非洲抗疫物资本地化生产,帮助非洲渡过难关。中方愿与非方共同推进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有关合作,包括疫苗研究、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展望未来,非洲自贸区的落成也将为中非深化合作提供新机遇。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非洲自贸协定在经济、贸易、投资上让非洲国家连成一片,使得非洲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打通五十多个非洲国家的渠道,便利了世界各国到非洲去开展贸易投资,也会推动非洲联合抗疫、团结抗疫,凝聚各方的资金力量。中非有望借非洲自贸区建设开展更多经贸合作,中非合作的潜力和机会是巨大的。
来源:金融时报